IT先锋

招生咨询

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正文

煮红色书籍,品真理味道——共享“红色”故事

时间:2021-04-28   来源:    阅读:

在建党百年之际,信息科技学院团学邀请人文外国语学院团学代表共同举办以“红色”为主题的煮书会,带领大家煮红色书籍,品真理味道。

胡媛妮给大家分享了《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这本书是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团队采集的非虚构纪实文集,团队成员走访了二十一位中国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及其家属,收录了二十一位老人对抗日战争的点滴回忆。这些世纪老人回忆年轻时代遭遇这场战争时迁徙漂泊、辗转求学、敌后杀敌、远征缅甸、文艺抗敌,用故事和细节勾画出一幅普通民众的抗日战争史。

葛逸向大家介绍了革命伉俪陈觉赵云霞的故事。1925年,赵云霄、陈觉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二人相识相知相爱,结为夫妻。“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启明,我的小宝贝……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有(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两封遗书,静静地并排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柜内,一封是就义前丈夫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一封是妻子写给刚出生女儿的遗书,字字血泪,穿透人心。

徐伊霏向大家分享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歌。1958年,姚筱舟创作出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作,后来雷锋把这首诗抄在自己的日记里;1962年,雷锋因公殉职。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朱践耳在雷锋日记中读到了这首小诗的前两段,随即谱成曲子。1963年3月,西藏歌唱家才旦卓玛偶然听到上海歌剧院这首歌曲的演唱,后请求老师教她汉语歌词,并请朱践耳为她的演唱把关。在当年的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才旦卓玛演唱了该曲。1964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才旦卓玛又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唱响了这首歌,该曲自此推广开来。

许鑫龙为大家介绍了《十月围城》。这本书的背景充满了神圣的色彩,为了高高举起的理想主义旗帜,无数小人物演绎了一场场慷慨赴死的悲剧,这种情怀充满了史诗感,却又建立在一个又一个的小角色上。与其说是大业赋予这些小人物历史光辉,不如说是这一个个小人物把悲剧的革命渲染出神圣的底色。从土壤里走出来的写实形象,背后又背负着革命的光辉色彩,再加上一个个悲剧的结局,这就是《十月围城》,小人物在理想主义大背景下的现实主义从生长到死去的过程。

叶云温向大家介绍了《人世间》。这本书它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共乐区为背景,以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10年代,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

这本书分上中下三卷,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围绕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展示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和复杂。

身处和平年代,不能忘记那段血雨腥风,我们应永远缅怀那些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也希望借此为当代青少年带来正能量补给,引发他们新一轮的阅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