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学校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激励骨干教师在学院重要岗位做出贡献,信息科技学院在2021年初经教代会审议通过,设立了特设岗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2月28日,信息科技学院在B2-203召开特设岗交流会,总结各岗位2022年度履职情况,诠释责任担当。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章权主持,学院全体党委委员参会。会上,学院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国际化合作交流负责人、校企合作交流负责人、...
2月28日下午,信息科技学院召开3月党建工作例会。会议由院党委书记王章权主持,学院全体支部书记参加。会上王章权首先传达了校党委书记在校党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其次,他对学院接下来的党建工作做出安排: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提升学院民主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党建双创工作推动,做好省级标杆院系建设验收工作,推动国家级标杆院系、省级样板支部申报工作;进一步强化支部组织力和引领力;进一步强化思政队伍在学生稳定与成长成才中的核心作用;...
铆足干劲抓落实,“兔”飞猛进开新局。2月24日,信息科技学院在B2-101召开新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中层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巡主要内容与要求,部署开学初主要工作及本学期重点工作。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章权主持。首先,王章权传达了中层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巡会议精神,重点传达了李鲁校长《锚定“提质升格”目标,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章清书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对高校的新要求,更好地开展2023年教育教学工作,2月16日,信息科技学院组织教学管理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李鲁校长、章清书记的辅导报告,并讨论了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会中,张登辉副院长传达了二十大会议精神,指出学院每一位教学管理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领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对高校的新要求,...
信息科技学院王群作为浙江省第十批第二期援疆教师,于2021年9月3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在新疆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开展工作,担任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软件工程专业教师,负责专业及课程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教学督导、教学及科研等。教育援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教育是争夺下一代的灵魂工程”。王群在接受援疆任务后认真思考并给自己提出了三个要求:...
为积极响应学校期末教学及考试调整的通知,稳定教学秩序,加强学生管理,12月11日上午,信息科技学院召开学院领导班子会议、教研室主任会议商议期末工作安排,并在下午及时召开全院教职工腾讯会议,传达学校相关通知要求,部署工作。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章权主持。会上,学院党委副书记丁健龙通报了省内部分高校期末学生管理工作的安排、当前学校疫情现状,对期末育人考核、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申报、毕业班实习单位落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培养我校学生专业、创业和市场经济意识,打造创意、活泼、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11月末,由校团委主办,信息科技学院分团委、学生分会承办的第二十二届科技创业节“敢fun市,go青春”创意市集在北校区体育馆前正式举行。本次创意市集旨在帮助同学们体验异彩纷呈的校园生活,为疫情下的校园增添色彩,以创新创意为地基,以青春和梦想为原料,构建树人学子的奇思妙想屋。 创意市集,收集每一份奇思妙想热爱似星芒。...
疫情防控就是集结号,党旗飘扬就是指航针。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信息学院依托党员骨干组建学院1130处置专班,启动网格员队伍,有序开展学院静态管理下的各项工作,群策群力、群防群控,为打赢学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指挥部”全面协调,凝聚合力强保障。针对突发疫情事件,迅速启动紧急预案,在学校的领导下,学院牵头负责制定学院疫情防控方案,学院办公室、学生线、教学线符合返校条件人员主动返岗,时刻准备、...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浙江的生动实践。11月29日,信息科技学院邀请柯桥区政协常委,柯桥区网联会会长、绍兴鑫隆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产品总监舒长福来校作题为《树人说数----二十大精神与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发展趋势》的“同心汇”政协委员大讲堂。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章权主持,10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11月22日下午,浙江省高等学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杭州西溪宾馆举行!来自全省的二十几位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指委主任、我院院长王万良教授主持。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王国银副处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了高校应从社会需求解决工程应用问题、人才引进、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区域行业应用等方面深入调研,深化产业融合,重塑教学体系,改变高校的人才培养,组织架构,注重学科的交叉跨界复合。注重核心教学资源建设,...